查看原文
其他

“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讲座 | 走进孤独?AI大模型发展背景下网络空间人际关系

南京大学秉文书院 南京大学秉文书院 2024-07-13

2024年5月25日上午,新生学院“AI+人工智能通识素养”系列讲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北师大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教授为同学们作题为《走进孤独?AI大模型发展背景下网络空间人际关系》的报告分享,报告由南京大学高研院副院长胡翼青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张洪忠首先为我们梳理了ChatGPT的研发母公司OpenAI近两年来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并简要概述了其在国内外各领域引起的“巨变”。他以ChatGPT为例为阐释了大模型的技术逻辑,指出“开放域的多轮对话”和“生成型文本”是使人工智能从猴到类人,进入新阶段的两大技术突破,前者打破了单轮对话不连贯弊端,后者打破检索式文本的窠臼。张教授还介绍了国内外基座模型、垂类模型及其构成的大模型型生态,又由面及点研究时下爆火的GPT大模型,其对传统的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进行微调以及采取了人工反馈强化学习的新型训练方法,从而构成多模态,打破了跨语言的异构空间。

随后,张洪忠为同学们介绍了大模型在传播领域十余个方面的应用,包括数字人、社交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广告营销、搜索引擎、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他引用国内外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新闻报道,甚至还用自己的AI生成视频作为例子来帮助同学们对于大模型在影像创作方面的强大实力,妙趣横生,会场氛围热烈。

AI大模型应用前景如此广阔,张洪忠提出了在其背景下,互联网的四大可能发展趋势:一是大模型可能会成为未来互联网竞争的入门门槛;二是大资本的算力构成竞争基础;三是产业升级,云端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四是对话即平台成为现实,人工智能向通用化、情感化方向转变已成为大势所趋。

大模型技术应用似乎无远弗届,前途全是一片光明吗?张洪忠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会导致“网络个人主义”的滋长,让人成为绝对少数,同时也会引发社会资本的变化,个人无意识的、本该从现实集体生活中获得的幸福感减少,不自觉地将幸福感转移一部分给机器人,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张教授表现出一个人文学者强烈的现实关怀,也引发了同学们关于技术、现代化等问题的深思和隐忧。

在问答环节,同学们从“大模型引发的数据危机”“大模型与终端的连接”“大模型对人的威胁”等角度提问,张教授运用自己多年丰富的研究心得和经验,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大家的疑惑。

最后,胡翼青引用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场景“当人发现祖先预言马孔多小镇即将消散在飓风之中时,飓风已然来临”生动形象地形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指出大模型是时代发展所趋,是文理工科的共同聚焦的热点,鼓励大家以审慎乐观的态度坦然接受并欣然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极大地提振了同学们的信心。同学们收获良多,会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文编 | 郭欣哲

美编 | 倪悦

图片 | 杨思睿

责编 | 秉文书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